什么是天师

什么是天师

天师之名,始见于《庄子 徐无鬼》文日:「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。」

清代名医张隐庵在《黄帝经世素问合编》里说,“天师,尊称岐伯也。天者,谓能修其天真;师乃先知先觉也。言道者,上帝之所贵,师所以传道而设教,故称谓曰天师”。

这时的人们认为,天师是因为明白了天道,又有先知先觉的能力,天师被上帝所钟爱,同时传到而设教,所以叫做天师。

以此可见,天师一词的意思应该是明白了天道,又传播天道,故称天师。

而道教最为著名的有四位天师,他们分别是张道陵、葛玄、萨守坚、许旌阳。

一 张道陵

张道陵,初名张陵,后改今名。本是太学书生,性好学,博五经,邃于黄老之道,七岁即能通道德经及河洛图讳之书,皆极其奥。长为博学之士。后弃官学道。创立了正一盟威道,简称正一道。汉顺帝时永寿元年在鹤鸣山创建正一盟威道,太上老君“授以三天正法,命为天师”,自称“三天法师正一真人”,并纂道书24篇。汉桓帝时在四川苍溪县境的灵台山(又名天柱山)飞升,传说时年123岁,道教称为“祖天师”。传说第1代天师张道陵跟太上老君学道得老君亲授,得天独厚,道法高强。

二 葛玄

展开全文

葛玄,字孝先,被后人奉为道教灵宝派祖师。被尊称为葛天师。汉族,丹阳郡句容(今属江苏)人,葛洪之从祖父(祖父之兄)。《抱朴子·金丹篇》称曾从左慈学道,受《太清丹经》、《黄帝九鼎神丹经》、《金液丹经》等道经,于閤皂山(今江西樟树市境内)修道。后遨游山川,周旋于括苍、南岳、罗浮诸山。后汉室倾覆,三国战乱,于是删集《灵宝经诰》,精心研诵“上清”、“灵宝”诸部真经;曾嘱其弟子郑隐,在他死后将“上清”、“三洞”、“灵宝”中盟诸品经箓付阁皂宗坛及家门弟子,世世箓传。据说,吴嘉禾二年(233),葛玄径往阁皂东峰建庵,筑坛立炉,修炼九转金丹。《灵宝经箓》传自葛玄,故后世灵宝道士奉他为阁皂宗祖师。《三国志·吴书》记载:孙权好道术,葛玄尝与之游,得权器重,特于方山立洞玄观。《舆地志》也有赤乌二年(239)建立方山观的记载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)封“冲应真人”;南宋淳皊六年(1246)封“冲应孚佑真君”。道教尊为葛仙翁,又称太极仙翁。

三 萨守坚

萨守坚,生年不详,神祇、北宋徽宗时期道士。蜀地西河人,自称“汾阳萨客”,号“全阳子”,又称“崇恩真君”。萨守坚少时本为医师,因医术不太高明,开药而反使病人不治,于是弃医从道。相传萨守坚于陕西路遇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、林灵素及龙虎山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张继先,三道人各授一法与萨守坚,一为咒枣术,一为扇疾术,一为雷法,萨守坚依法行之皆验。萨守坚后用咒枣济贫拔苦,用雷法铲奸除害,用宝扇(五明降鬼扇)为民报冤。法裔传至后代,衍为“西河派”、“天山派”、“萨祖派”。萨守坚以法术著称,撰著有《雷说》、《内天罡诀法》、《续风雨雷电说》等,存《道法会元》经籍之内。

四 许旌阳

许逊(239—374),字敬之,豫章南昌人,东晋道士,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。因许天师曾做过许旌阳县令,故世人尊崇许旌阳。相传著有《灵剑子》等道教经典。据道书记载, 少以射猎为业,一日入山射鹿,鹿胎堕地,母鹿舔其崽而死。许逊怆然感悟,折弩而归, 始栖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。闻豫章(南昌,或泛指江西)人吴猛得术士丁义神方,乃拜 大洞君吴猛为师,传三清法要。
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道教相关的玄学、文化、神秘故事,请关注全真道士梁兴扬的微信公众号:chincoo,以及其同名新浪微博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